心理學:你之所以感到不快樂,其實是因為你還不夠自私

每天耕耘最有趣、最實用的心理學

人是自然的產物,所有對於人性的研究自然要從人與自然說起。

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、社會心理學、生物學、生理學等多個領域的研究都一致表明:

人類的本性不僅僅存在生理需求還存在情感需求,情感需求即快樂以及痛苦的情緒表達。

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,而造成快樂與痛苦的因素其實有很多,適當的自私也的確可以讓人更快樂。

當然,這裡所講的自私,並不是讓你去做一個遭人厭棄之人,而是在保證別人利益的前提下,多為自己考慮,更多的去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及心理需求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我們習慣給那些自私的人貼上標籤:以自我為中心,貪婪,冷酷,吝嗇,敏感,多疑,性格孤僻。總之,自私在群體意識中屬於貶義詞,然而,人的本性其實是是自私的,因為追求快樂是生存的意義,具有生物適應性。

社會心理學觀點認為,人在社會群體中的幸福指數高低,不是權利,更不是財富,而是保持良好的心態,即擁有一個好心情。所以,通過適度的自私讓自己保持快樂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高尚的無私

相比於自私,無私則是一種崇高的精神,指的是對別人無私奉獻,沒有私心。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。

下班回來,愛人翹著二郎腿,玩著手機,享受著美好的遊戲時光,你用「無私」告訴自己,要做一個賢妻良母,做著家務,照顧著孩子,還要為家人準備一頓可口的飯菜。

假期里,老闆的一個電話催促你回去義務加班,你用「無私」告訴自己做一個好員工,提前結束了自己的假期生活。

當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,不去顧慮的意願,強行左右你的人生之時,你用「無私」告訴自己做一個好兒女,放棄了自己的堅持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但是,在你無私的做了這些事情以後,你會發現,自己並不開心。這些通過強制手段去扭曲自身意識的事情,壓的你喘不過氣,讓你根本快樂不起來。

重點是,我們一邊在做著「無私」的事情,壓抑著自己的心性,委屈著自己,一邊又自私的在心裡為自己鳴不平。其實,你完全可以更自私一點。

 

高尚的自私

尼采曾經說過:最高尚的人恰恰是最自私的人。美國心理學博士大衛·西伯里提出「高尚的自私」這個概念,大衛認為,現代人最大的苦惱在於過度迎合,討好別人,以至於逐漸喪失了自我。

他崇尚「自私」,是一種尊重自我內心,強調自我價值的「自私」,以免讓人們在「無私」中失去了自我。因為,所有裝出來崇高的「無私」,最後都會以最自私的形式表現出來。

最終傷害的不僅僅是你,還有被你寵壞的對方。所以,西伯里博士所說的崇尚自私,其實是在教你如何關注自我,回歸自我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適度自私,尊重人性

與其為了別人委屈自己,逼自己去做一個「無私」的人,不如,適當的放開心性,讓自己適度「自私」,獲得快樂和開心。

當然,此自私非彼自私,那些只考慮自己,而忽略別人感受的人,是令人厭惡的,排斥的,那是真正自私的人。而為了保障自身利益,適度的對別人自私一點,這不算真正的自私,最多只是人性的體現而已。